2014年5月31日

[食記] 可以喝的咖哩「心 湯咖哩」@台中

湯咖哩不同於一般口感濃稠的咖哩,湯咖哩的湯可以直接喝、也能下飯。

湯咖哩
湯咖哩源自日本北海道札幌,不同於一般口感濃稠的咖哩,湯咖哩大多用蔬菜與骨頭熬高湯,並加上香料調味做成咖哩湯,不但能夠下飯,而且可以直接喝。

--

我很喜歡吃咖哩。之前去台北玩時在北車二樓的微風廣場吃過一次湯咖哩,跟以往吃過的濃稠咖哩不同,讓我印象很深刻。回到台中後想再吃,才發現原來台中也有一間賣湯咖哩的店:「心 湯咖哩」。前前後後已經吃過六、七次有了,也踹過各種菜色和辣度,因為很喜歡,所以決定寫篇食記來推廣。

心湯咖哩也是來自日本北海道札幌→日本官網

在店門外就能聞到咖哩的香味
半開放式的廚房
店內大約20個位子
採光很好的面窗座位

主食只有四種湯咖哩,附一碗白飯和紅茶,可以自己選擇想要的辣度,再來就是單點的起司和飲料。店員很親切地問我有沒有吃過辣、建議我辣度。我吃過5辣、7辣、10辣;10辣太辣,吃不太出咖哩的香味,5辣口味很溫和,但總覺得少了點什麼,之後幾次去吃都直接固定在7辣。

菜單和辣度介紹,很難想像更上面的辣度吃起來如何。

雞湯咖哩

雞湯咖哩 290元

雞湯咖哩算是店裡的招牌,大支的溫體雞腿肉搭配湯咖哩和蔬菜,吃起來很過癮。雞肉非常軟嫩,軟到找我阿公阿嬤來吃應該也不成問題。雞肉的香味沒有被咖哩蓋過去,而且淡淡的鹹味跟咖哩很搭。

雞肉非常之軟嫩。

蔬菜主要有馬鈴薯、綠花椰、紅蘿蔔、三色椒等等;蔬菜鮮甜,椒類的口感鮮脆,特別要說的是,心湯咖哩的馬鈴薯非常好吃!

帶皮的大塊台農二號馬鈴薯咬下去,濃郁的馬鈴薯香味瞬間湧出!真是驚為天人!平常就很喜歡吃澱粉(尤其是馬鈴薯)的我吃到這馬鈴薯時心情好激動啊!(真的!)

頗大顆的馬鈴薯
口感鬆軟而且香氣濃厚
加點的意外地大碗,只是照片看不太出來
湯的溫度差不多能讓起司半溶

最後把剩下的白飯倒進咖哩湯裡吃,就像一般的咖哩飯一樣。

白飯in
其實是店家推薦的品嚐方法

附餐有紅茶,可以加點抹茶拿鐵或是拉昔,替換掉紅茶可以折20元。抹茶拿鐵普通不錯,身為抹茶愛好者的我喝起來一點問題也沒有。拉昔系列感覺很像優酪乳,喝起來酸酸的;這時候喝酸的意外地不錯,能更容易吃出蔬菜的甘甜。

附餐紅茶,差不多是一般飲料店的甜度
沒有比例尺,其實這拉昔還算挺大杯的

豚湯咖哩

豚湯咖哩 290元

豚湯咖哩,內容跟雞湯咖哩差不多,肉的份量跟雞相比好像稍微少了些,但是多了些豆類、蔥花、高麗菜。不是大塊的肉排而是薄的涮豬五花肉片。

豬肉很有嚼勁

海鮮湯咖哩

海鮮湯咖哩 330元
主菜有蝦子、大顆干貝、小章魚、蛤蠣等等食材,由於湯頭裡加了柴魚,味道比其他口味的湯頭還突出。

野菜湯咖哩

野菜湯咖哩 270元

野菜湯咖哩就完全沒有肉類,取而代之的是比其他三道湯咖哩多出許多、滿滿的蔬菜!除了前面提到的基本款,還多加了蕃薯、蓮藕、菇類,而且竟然有兩顆馬鈴薯!太豪華惹!如果說雞湯咖哩的主菜是雞腿,那野菜湯咖哩的主菜就是馬鈴薯了。

滿滿的蔬菜!

野菜湯咖哩的湯頭是四道湯咖哩中最清甜的,我本來對蔬菜沒有特別的好惡,但是這野菜湯頭真的是清甜到令人印象深刻的地步。而即使如此,蔬菜配料依然保留了各自的風味和甜味,沒有因為和咖哩湯摻在一起而變調。

小結

  • 想吃多點肉就吃雞,肉少點就豬,想吃獨特風味就海鮮,喜歡蔬菜甘甜味就野菜。
  • 馬鈴薯真的很好吃!因為很重要所以要說兩次!馬鈴薯真的很好吃!

其他補足

  • 不論哪道湯頭都有微微的酸底味,一問之下才知道有放蕃茄下去熬湯。我個人覺得這微微的酸味還挺棒的,不會讓湯太膩。
  • 全台灣的湯咖哩好像就只有兩間的樣子(後來查到台南也有一間),一間在台北車站二樓的微風廣場,另一間就是台中的心湯咖哩了。
  • 最近開始有集點活動,滿十個章可以免費吃一次雞湯咖哩,期限是半年內...,我覺得我應該有機會單刷上榜。

集點卡

店家資訊

地址:台中市西區精誠十街6號
電話:04-23206657(可以電話訂位)
營業時間:二~四 午 11:30-14:30
         晚 17:30-20:30
     五~日 午 11:30-14:30
         晚 17:30-21:00
     禮拜一店休
網頁:心 湯咖哩 FB粉絲頁

2014年3月29日

[舊稿] 喜歡你做的事

《科學人 NO.122》
遠流出版
科學人雜誌 No.122 《解開波的玄機─黃鍔》

「從自己的經驗,黃鍔對於現在許多年輕人常說所學、所做不是自己有興趣的事,相當不以為然。他認為『喜歡你做的事比做你喜歡的事更重要!』他指出,在沒有認真做一件事之前,其實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自己的興趣在哪裡,只是因為對這件事不了解,就直覺自己沒興趣,『這樣子判斷其實很不客觀、不實際。』他說大部分的事情只要投入心力去做,都會很有趣。」

想當初我剛上大學時,也抱著「物理系隨便唸唸就好,反正也不是很有興趣。」的想法,覺得物理系不好唸、很無聊;直到大二下大三開始花心思好好地唸書、猛修選修課之後,才慢慢體會到物理這門學科其實很有趣。

看到黃教授這番話心有戚戚焉。

--

這個月逃稿了。

主要有兩個原因,一大一小。小的是這個月一直都在排東京行的行程,雖然之前去過一次日本,但是行程大多是旅伴出的主意,我只要乖乖跟著就好;這是第一次帶母上出國去玩,從靠別人到給人靠,其實我挺緊張的。大的則是太陽花學運,從佔領立法院當晚開始,一個多禮拜以來成天緊張兮兮,擔心參與抗爭靜坐的學生和社運人士會被國家機器給壓垮、擔心媒體操弄、擔心台灣的將來;甚至連作夢都想著要多讀一些服貿相關的文章和評論。

雖然大可跳過這個月不寫,但是後來覺得還是要維持住網誌的水量比較好,所以就把過去的舊稿拿出來用了。當初那個網誌只運作了一個月,也沒有任何宣傳,雖然文章短,但是拿出來曬曬、讓它們重見天日也好。

結果閒話比本文還長。

2014年2月28日

從書店擺設與翻譯書名說起

書店總是會把暢銷的書放在靠近門口、容易看到的地方;扣掉小說和雜誌後,剩下的部份有一大塊會是教你如何成功的「成功書」以及怎樣理財投資才能賺大錢的「賺錢書」。就像捷運上的廣告會反映當地的民情,書店的書怎麼擺放其實也會;我認為「成功書」反映出台灣人在職場上、生活上經常遭受挫折與困頓的現況,「賺錢書」則是點出台灣人對金錢的執念,比起其他被放得遠遠的科普知識和社會科學,還是想辦法賺錢升遷餬口飯繳房貸比較實際。

嘛,台灣環境如此,強打成功牌和賺錢牌也許無可厚非,但是有個現象讓我覺得微妙,就是連代理翻譯外國的書,也要盡可能地跟成功和賺錢沾上邊,這讓我不太能接受。

舉兩個例子,之前提到過布侃南教授的《The Social Atom》,直譯作「社會原子」,中譯名稱叫《隱藏的邏輯:掌握群眾行為的不敗公式》;剛看完著名電競玩家梅原大吾寫的《勝ち続ける意志力》,直譯作「持續勝利的意志力」,中譯名稱則叫《年輕人寫給年輕人的人生攻略本:我的勝負哲學,讓我持續站在巔峰》

《The Social Atom》
馬克‧布侃南/天下文化
《勝ち続ける意志力》
梅原大吾/圓神出版

《The Social Atom》主要是綜合科學、社會、經濟的角度,去分析人類社會中各種群體行為背後的成因。作者布侃南並提出探討群體行為成因的重點是「模式」,而不是單純地將個人行為放大;只要能把不重要的資訊去蕪存菁,就能將許多看似複雜的社會行為簡化成單純的模式。這是個有趣的想法,但絕對稱不上「不敗」;「模式說」還很年輕,仍有其缺點,這翻譯書名用了「掌握」、「不敗公式」的字眼只能說是譁眾取寵。

而《勝ち続ける意志力》則是日本職業職業電競選手梅原寫自己的電動人生、面對勝負的心態、以及鍛鍊自己的方法。雖說以整本書的內容下了「我的勝負哲學」這樣的副標其實還OK,但是前面的主標題「年輕人寫給年輕人的~」感覺也是為了將這本書塑造成「成功書」才這麼的下的。對我這種比較彆扭的讀者來說,要不是今天我知道作者是那個梅原、要不是我曾經在人家的部落格看到這本書的內容簡介,可能會覺得這本書就跟其他成功書都是同個模子刻出來的,一輩子不會把這本書拿起來看吧?

除了上面題到的書店的擺設、書名的翻譯,還有前陣子一窩蜂的「林書豪」「OO教會我的XX件事情」書潮,這些現象都顯示出版商和書店都在追逐市場的腳步;為了競爭與生存這麼做也許很重要,但我還是覺得不妥。

新聞媒體曾經是清流一般的第四權,但現在打開新聞台,看到的新聞品質比JOKE板文章更像笑話;一方面是背後的黑手操弄、一方面是新聞媒體為了爭取收視率而用粗劣卻吸引人的題材來博取目光。今天向市場靠攏的只是書店的擺設、翻譯的書名一類的小事,但是這股風氣要是持續增長,出版界會不會也變得像今日的新聞媒體一樣素質低落?

雖然提出了這樣的疑問,但我對答案還挺樂觀的。就算門口旁的書架擺滿了各類暢銷書,但我還是找得到《醫療崩壞》、找得到《蘿莉塔》、找得到《寫給年輕人的簡明世界史》;在G+和FB上看到黃哲斌鄭國威老貓這些在相關業界打滾的人的文章,就覺得出版和傳媒這塊依然生氣勃勃。也許我不必太杞人憂天。